学习与实践2021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本 期 目 录
●中国共产党生命力基因探赜
作者:徐玉生 高梦冉
●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
作者:田 磬 袁银传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导逻辑
作者:刘占虎
●城乡融合发展图景:一种恰亚诺夫主义的分析
作者:张洪新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社区矫正制度的冲突与解决
作者:李红梅 王顺安
●基于生活水平的教育回报性别差异及其变化研究——婚姻教育匹配模式转变角度的解析
作者:董延芳 杨泽冰 罗长福
●数字经济、新就业形态与劳动力市场变革
作者:胡放之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研究
作者:张弸弛 曹 阳
●从知识到社会: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转型
作者:高 慧
●基于系统科学视角的长江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管理
作者: 樊厚瑞
●技术治理与制度匹配: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双向趋同”现象研究
作者:杨 宝 肖鹿俊
●从外部移植迈向本土自觉: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逻辑
作者: 徐选国 田雪珍 孙洁开
●网络社交团体的自我秩序化:内在机理、功能优势与限度
作者: 周 恒
本 期 摘 要
徐玉生 高梦冉
中国共产党生命力基因探赜
摘要:党的生命力,是指政党为实现其使命不断生长或持续战斗的能力。探赜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生命力基因,是新时代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课题。《共产党宣言》所孕育的党的生命力思想,为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求索和回答如何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旺盛的生命力基因印刻于初心和使命之中,同时因其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推动党的生命力基因迭代使其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和成长性,集中表现为先进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本质因子、传承性与革命性相促进的成长因子、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的调节因子。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生命力基因 初心使命 自我革命作者简介:徐玉生,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高梦冉,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田磬 袁银传
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
摘要:新时代人民健康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对中国共产党卫生与健康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性提升,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健康思想的借鉴与弘扬。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其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以推动健康顶层设计,因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而推动人民健康理念的转变,通过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以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健康治理的转变。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实践路径包括: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稳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完善健康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和承担国际公共安全事务,实现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的健康治理。关键词:新时代 人民健康观 理论构建 实践路径作者简介:田磬,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袁银传,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占虎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导逻辑
摘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理解和诠释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框架,立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观来审思其中国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聚焦中国场域、突出中国主体性的道路自觉,为破解人类社会发展困局提供多元问诊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源自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主导逻辑,核心特质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通向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事业,以当代中国的生动实践赋予21世纪社会主义以新内涵。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旨在实现中国人民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中国式现代化在“古今中西”场域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西方文明的三重变奏,是在世界多元文明交织共生中进行结构升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者简介:刘占虎,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洪新
城乡融合发展图景:一种恰亚诺夫主义的分析
摘要:当前有关城乡关系的研究主要围绕二元城乡关系性质、城乡人口密度以及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三个方面展开。考虑到小农经济仍然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中国农业的主体,建构城乡关系融合发展格局需要一种恰亚诺夫式的平衡,将当前影响城乡关系发展的种种张力性因素予以妥善调适。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坚持城乡二者之间的平等主体地位,逐渐消解“半工半农”二元农户家庭结构的固化性,建立充分和平衡的市场机制。关键词:城乡关系 恰亚诺夫主义 小农经济 消费转型作者简介:张洪新,中南大学法学院在站博士后,周口师范学院中原三农研究院校聘教授。李红梅 王顺安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社区矫正制度的冲突与解决
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社区矫正适用于刑事司法活动的不同阶段,看似相对独立的两项制度之间存在必然的关系。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促进了社区矫正的适用率,从而给社区矫正带来了巨大挑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扩大适用,将使得社区矫正工作捉襟见肘。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薄弱、民间力量参与度较低等在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和自由刑的刑事执行模式的单一性、转处措施的缺乏性等问题,在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衔接时产生了严重的冲突,探索解决二者衔接问题的有效路径迫在眉睫。一方面,应当不断完善社区矫正本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还应当考虑建构新的自由刑的刑事执行模式和转处措施制度。我国的自由刑执行方式不应当拘泥于传统的、较为固化的执行种类和方式之上,也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对已决犯的执行之上,可以寻求将犯罪嫌疑人从刑事司法体系转出的非犯罪化的新路径。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社区矫正 适用作者简介:李红梅,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顺安,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延芳 杨泽冰 罗长福
基于生活水平的教育回报性别差异及其变化研究——婚姻教育匹配模式转变角度的解析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以等值收入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结合婚姻的教育匹配模式转变,考察我国不同教育水平人口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化原因。研究发现:2006-2017年间,相比男性,女性在个人收入上处于劣势且未有改善,其生活水平由优势转变为劣势;同低教育水平女性相比,高教育水平女性在个人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性别地位上“跌落更深”;婚姻的教育匹配模式改变可用于解释不同教育水平女性的生活水平性别地位变动差异;高教育水平男性从教育同质婚中获得的好处远多于女性,使高教育水平女性在生活水平的性别地位变动上“跌落更深”。本文据此从优化女性受教育环境、改善受教育女性的舆论环境、支持劳动者平衡工作与生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回报 性别差异 婚姻教育匹配模式 个人收入 等值收入
作者简介:董延芳,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杨泽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经济师;罗长福,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胡放之
数字经济、新就业形态与劳动力市场变革
摘要:数字经济所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影响着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格局。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扩大就业规模、激发就业市场活力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对劳动力市场也带来了许多新挑战,必须大力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加大数字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助力新就业形态补短板,大力发展平台型经济,以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变革。
关键词:数字经济 新就业形态 劳动力市场
作者简介:胡放之,湖北工业大学教授,湖北省政府参事。
张弸弛 曹阳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结合基准回归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综合研究与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正在向高水平集聚方向发展,并呈现内部多极分化的特征;外商直接投资、金融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城市群 创新能力 空间差异
作者简介:张弸弛,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曹阳,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高 慧
从知识到社会: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转型
摘要:传统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主要是评价知识的学术价值,以论文和著作作为主要的评价中介,知识本身就是目的。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体制化及其本身所具有的明确社会指向性,使其成果评价以社会为导向是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转向以社会实践为中心,需要做到在评价理念、评价政策和评价效益上的转型。具体来讲,就是要形成立足于中国社会实践的成果评价观念,建构以社会效益为中心的成果评价制度供给体系,形成以社会、课程和课堂为中心的成果传导机制,构筑以社会实践效果为价值取向的成果评价平台。
关键词:成果评价 以知识为中心 知识生产体制化 转型 社会实践
作者简介:高慧,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樊厚瑞
基于系统科学视角的长江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管理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长江大保护”的顺利推进需要结合系统科学视角,以处理好长江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管理问题。在长江流域复合生态系统运作机理中,自然子系统和经济、社会子系统分别主要以负反馈和正反馈方式运作,且子系统间显示出外拓与内生的共轭反馈关系。该系统整体上具有非线性演化特征、多维嵌套复杂性本质以及多样性表征。据此,“长江大保护”行动的管理者与研究者有必要具备系统思维逻辑和夯实的系统科学知识,通过通力合作处理关键性的四对张力问题,以促进实现长江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长江大保护 系统思维 复杂性 多样性 反馈控制
作者简介:樊厚瑞,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杨宝 肖鹿俊
技术治理与制度匹配: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双向趋同”现象研究
摘要:社会工作的技术实践呈现了“两种路径、一个终点”的双向趋同现象,即民办的“社工服务机构”与官办的“社区社工站”等不同行动主体共同迈向了兼具“专业化”“行政化”及“在地化”的复合型技术实践。本文基于制度同形理论构建了“合法性压力—制度匹配—技术治理”的解释框架。根据两个案例分析,发现:(1)社会工作的技术治理遭遇了由“专业逻辑”与“行政逻辑”的结构性张力构成的制度环境和合法性压力。(2)技术治理主体的实践理性决定了不同的行动策略。即社工服务机构采取“行政化趋同”策略嵌入性改造了专业社工技术,社区社工站则通过“专业化趋同”策略吸纳性创新了传统民政体系,两种策略确保了技术治理的落地生根。本文创新地发现了制度环境塑造技术治理的合法性匹配逻辑,这不仅为社会工作本土化提供了路径选择,也对推广技术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技术治理 制度匹配 双向趋同 合法性压力 社会工作本土化
作者简介:杨宝,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鹿俊,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徐选国 田雪珍 孙洁开
从外部移植迈向本土自觉: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逻辑
摘要:社会工作本土化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三十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经历了从外部移植到选择性应用,再到自主探索和自觉实践的转变,探究上述转变的内在特征及其理论逻辑成为本文的核心目标。基于此,本文将本土化、土生化、中国化作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三种取向进行阐释并比较其差异,进而以不同阶段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特征为依据将我国社会工作实践划分为三个阶段:普遍移植为主阶段、选择性移植阶段、自主探索阶段。本文阐释了社会工作实践嬗变的理论逻辑在于从单向嵌入观到复合嵌入观的转向,这是国家主导的政策推动与社会工作的专业行动之间相互作用和互相建构的结果。
关键词:社会工作 外部移植 单向嵌入观 复合嵌入观 本土自觉
作者简介:徐选国,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田雪珍,厦门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孙洁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周 恒
网络社交团体的自我秩序化:内在机理、功能优势与限度
摘要:网络社交团体的自我秩序化是互联网自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为了维系自身存续与发展,网络社交团体自觉追求理性行动与组织秩序、自我平衡团体成员的利益关系,同时为政府与网络社会之交互提供了良性且有效的机制,并培养和锻炼着社会的自治能力。网络社交团体自我秩序化的功能优势在于,它能够直接回应网络社会的秩序化需求,灵活应对网络社会的快速变迁,塑造出一种因认同而自觉服从的社会秩序。这种特定的秩序化模式契合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构成了网络社会秩序化的有效手段。然而,网络社交团体的自我秩序化也有着仅凭自身力量所不能摆脱的局限,这种局限可以从惩罚力度的有限性、作用范围的有限性、网络团体生活的异化以及网络用户自治素养的不均衡分布四个方面获得理解。
关键词:网络社交团体 自我秩序化 自组织
作者简介:周恒,郑州大学法学院讲师,郑州大学中原法治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院、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学习与实践》2021年第10期文章,将在本微信公众号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如果您想在微信订阅号消息中第一时间收到本刊的推送文章,可以将本公众号设置为“星标”,感谢支持!
《学习与实践》杂志
诚邀各位学者惠赐佳作!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